我是谭映舟,专注于出海游戏行业的资深分析师。如果你也关心海外游戏市场的脉搏,尤其是“越南手游政策”这几个字,你一定会像我一样,内心浮现一连串疑问:2025年,越南在手游领域到底发生了哪些剧变?中国开发者是否还值得投入?有没有破局之道?别担心,这一篇,我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带你把越南手游政策的迷雾一点点拨开,教你看清方向,抓住机遇。

2025越南手游政策的真实变化,带来多大冲击?

去年,越南政府推出了全新的《网络游戏管理规定》,并在2025年正式施行。这份厚重的文件,其实最核心的内容有三点:审批监管全面升级、进口游戏审核趋严、本土化要求强化。你是不是也发现,往年那些“拿中国版号、同步发行东南亚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?凡是想进越南市场的新手游,都需要获得越南新闻出版部(MIC)的单独批复,而且还要求必须与本地公司合作,不能再由海外企业直接发行。

据我实际跟踪的数据,2025年上半年,经越南官方批准的新游数量同比下降了接近60%。很多中国开发团队的项目,死在了复杂的审批流程里。甚至,不少已上线的热门手游也遭遇了整改压力,比如原本在越南大热的《明日方舟》,今年2月就被要求下架整改,包括充值功能、实名系统等都要做出适配。

限制背后,越南市场的诱惑依旧让人“心痒难耐”

也许有朋友会问:“政策这么严,还值得折腾吗?”我的答案是值得!越南手游市场的快速增长,比起世界上多数新兴市场,都更让人心动。2025年数据显示,越南手游用户已突破7000万,市场收入规模达到12亿美元,同比增长18%。抛开政策不谈,越南用户对中高品质手游的热情极高,二次元、SLG、RPG等深度玩法在这里表现远胜印尼、马来西亚等邻近市场。

更不可忽视的是,越南本地手游厂商的实力还处于“爆发前夜”,与中国开发者相比,无论是在美术、策划、运营层面,还是资本体量,都还不具备决定性竞争力。这意味着,对于中国游戏工作室来说,只要能啃下政策这块“硬骨头”,依旧能够抢占蓝海。

如何破解严苛的政策?这三大策略值得收藏

说到具体怎么做,我身边不少同行摸索出一些“活路”,在这里不藏私,分享给有同样困惑的你。

第一条路:真诚拥抱本地化合作。 很多团队还在找代理、做皮包公司,其实现在“伪本地化”已经走不通了。要想审批顺利,必须认真投入越南本地团队合作。例如三七互娱在2025年干脆和越南最大的社区运营商联合成立合资公司,还主动聘用本地文化顾问。这种真心拥抱,换来的是政策绿灯,旗下RPG产品今年三月上线首月流水破千万美元。

第二条路:内容合规优先。 一味照搬中国游戏内容,极易触发政策红线。越南政策对宗教、历史、暴力、氪金等元素有非常细致的规定,2025年新版规则甚至明确列出不得出现的游戏内角色形象。聪明的团队会根据越南文化热点、审美习惯做深度定制。例如腾讯旗下的某款卡牌游戏,干脆为越南上线版增设本地神话人物和传统服饰,让审核更顺利、用户粘性也随之暴涨。

第三条路:发行路径多样化。 不一定非得死磕应用商店。2025年,越南手游圈正在流行Mini Game、社交平台小游戏等新模式,还可以通过OTT电视、社区渠道嵌入产品。比如今年春天,一家上海工作室把自家小游戏植入了越南国民级社交App“Zalo”,两个月获客超百万,避开了主流商店的审核慢车道。

新规下的落地难题与潜力机会:别只看到“难”,也要学会“借力打力”

说到落地执行,说实话,越南手游政策的确带来了不少挑战。完整的合规本地化流程,不仅要翻译本地语言,还要调整剧情、角色、内购体系,甚至底层服务器都要落地越南本土,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大幅上升。更麻烦的是,审批部门的工作节奏往往比市场变化慢半拍,很多团队反映“跑一年,只拿到一个回函”。

可就像我见过的一位资深出海操盘手说的:“别光盯着政策难点,越南政府其实也希望引入优质内容推动本地数字经济发展。”2025年,越南官方首次设立“优秀数字内容产品”绿色通道,对教育益智、创新科技等类型的手游审批时间平均压缩至三个月以内。抓住这些政策的弹性空间,反而能让中国开发团队成为“先行者”。

奔涌吧,中国开发者,机会依然属于你们

总结这两年我对越南手游政策的持续关注,有一点感受越来越深:政策收紧确实是压力,但适应变化、巧妙突围的中国开发者,总能不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。2025年,越南手游市场依然是东南亚增长最快、用户付费能力最强、内容创新最活跃的蓝海。只要你用心理解政策逻辑,愿意真诚投入本地团队,敢于创新玩法,完全有机会在政策的夹缝中,创造新的高光时刻。

认真聊了这么多,只为让你在复杂的越南市场环境下,也能看见希望、找到路径。如果你对越南手游政策还有什么具体疑问,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实际落地案例,欢迎随时留言,我会用我的经验,和你一起研究出路。

越南手游政策全面解析:2025新规下中国开发者如何逆风突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