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高兴和大家见面,我是手游策划肖宇晟,行业里亲切地叫我“晟哥”。十年策划,见过手游从寒冬到井喷,台前幕后都有说不完的事。点进这篇文章的你,大概也是对“策划的手游”有困惑、有期待,甚至有些质疑。不妨,就让我用真实案例和2025年的行业数据,揭开手游策划圈里的酸甜苦辣,让你看清这个看似光鲜行业的门道。

那些你没发现的策划难题

做手游策划,外人总觉得风光。其实,现实远没有那么“轻松写意”。2025年,国内上线的新手游数量已突破4500款——但能存活6个月的,不到12%。这条线上,仅靠灵感和热爱绝对撑不下去。

玩家口味变化太快。以往一套“回合制+养成”可以吃遍大江南北,卷到连副本体力消耗的数值都要精雕细琢。数据监控后台每小时更新,用户流失率、LTV(用户生命周期价值)、ARPPU(每用户平均付费)这些指标连着团队的饭碗。一名资深策划甚至这样形容现在的工作:“不是在思考怎么创新,就是在担心谁又抄了我的创意。”

别以为策划只管出点子。真实工作,是半夜三点还在盯后台数据,第二天九点继续开会讨论KPI。“头秃”二字,恐怕都是策划圈专属。

从灵感落地到玩家上手,中间是多少妥协?

说起手游策划,外界往往只看到“创意”。但落地的过程,常常伴随无数妥协。2025年春,某头部公司策划组曾统计:一个完整功能,平均要经历7次以上的修改,最多的改了21次才上线。

游戏不是策划一个人的艺术,是策划、美术、研发、运营的多方博弈。比如你觉得自己的系统设计很有深度,结果研发团队说:“开发工期太紧,得砍掉一半。”运营又加一句:“要考虑新手留存,把难度下调。”最后上线的,可能和你最初设计的已经判若两人。

但策划要做的,就是在夹缝中找到平衡。既保留足够核心乐趣,也让玩家能无障碍上手。这种反复拉扯,其实比任何脑洞大开的创意更消耗心力。

玩家和策划的“误会”:你想的和他想的常常不一样

在玩家论坛混久了,发现“策划背锅”是常态。掉率低了是策划,数值失衡是策划,福利太少还是策划。但现实是,策划往往想把游戏做得更有乐趣——只是,玩家和策划的诉求,有时注定背道而驰。

玩家渴望自由、公平、惊喜,而策划需要考虑游戏的生命周期、商业化、团队目标。2025年一份Bilibili游戏用户调查显示,超过64%的玩家希望游戏能“多一些创新、少一些氪金诱导”,但投资方和发行团队的要求,却偏偏是“稳定回报、最大化付费转化率”。

策划夹在中间:既怕游戏太氪引发口碑危机,也怕过于佛系无力回本。有时候,策划在玩家看不见的地方,其实做出了许多减法——暗中调高活动福利,或者延长免费试用周期,只是没被玩家发现而已。

数据背后的温度:爆款与炮灰只差了一步

手游策划圈里,有两个词常被挂在嘴边:爆款与炮灰。2025年的爆款手游数量只占整体的3%,而剩下的97%,注定在寂寞中消失。每一个策划,都渴望下一个爆款,但没人知道,自己手里的游戏会不会明天就被市场抛弃。

举个真实例子:我团队曾参与某3D放置手游项目,立项时团队信心满满,主打轻操作与视觉冲击。但上线后,首周留存仅有14%,远低行业平均20%的水准。团队集体反思,才发现原本想要“去策略化”的设计让玩家觉得无聊,反而失去了核心乐趣。赶紧调整玩法、加深策略深度,第二个月留存提升到19%,日流水也终于从6位数突破到7位数。行业没有神话,只有不断试错、不断优化。

策划的手游,未来还有怎样的可能?

每年都有新玩家说“手游不行了”,但2025年全球手游市场规模已突破1,250亿美元,同比增长8%。有意思的是,用户需求在变,策划的角色也在进化。

AIGC技术已经渗透到策划工具——自动生成关卡、智能分析玩家行为、辅助平衡数值。策划不再只是写案子的“码农”,而是变成了“设计师+数据分析师+心理学家”三合一的角色。未来的手游策划,更要懂玩家、懂市场、懂数据,甚至得懂点AI。

但不变的,是对内容的追求。不论技术多先进、市场多卷,最终能感动玩家的,还是那个点燃热情的好创意和真诚体验。

观察与感悟:手游策划圈的亲历与冷暖

说到底,策划的手游,是关于人、关于玩家体验的事业。有人奔着热爱入行,被现实磨平棱角,但也有人在无数次失败后,依然坚持“做一款让人会心一笑的好游戏”。

行业内部,其实没有什么内幕。每一个策划都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认可,被玩家喜欢。偶尔累了,团队会笑着说“等上线后,咱们一起被骂吧”,那种轻描淡写的幽默,反倒透着一份真实的温暖。

写到这里,脑中浮现的,不是数据报表,也不是那些复杂的系统设计,而是玩家在评论区里说的“谢谢你们,游戏真的陪我度过了一段不容易的时光”。或许,这也是“策划的手游”最有温度的答案。

尾声:写给每个在关注策划的你

如果你是行业外的玩家,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看见手游策划那些不被理解的努力;如果你是同行,也许会在这里找到一点共鸣。策划的手游,不是冷冰冰的产品线,而是一群人用热情、专业甚至一点点倔强,拼出来的梦想阵地。

未来的手游,还会换多少面貌?策划的角色又有多少种可能?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:每个策划,都在用力让游戏变得更好,只是这条路,注定不容易。愿你在热爱里前行,也愿你能理解,那些在背后默默努力的“晟哥们”。

策划的手游背后:行业内部人的冷暖与真相